从苏联“民间外交”到俄罗斯“软实力”认知演变

2017-02-17 14:05评论关闭Views: 204

sulianruanshili

“软实力”概念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提出后,很快就在中国引起回应,成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和国家施政的重要方针。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视其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发展“文化软实力”。相形之下,俄罗斯对“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未表现出与中国一样的热情,二十年来,不仅俄罗斯政府官员较少提及,学术界对“软实力”问题的关注也不多。直到2012年,普京在总统竞选文章及外交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及“软实力”,该词才进入俄罗斯政治领域,成为倍受关注的热词。

事实上,俄罗斯此前并非不重视软实力建设,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软实力”一词,但俄政府对与此一脉相通的“国家形象”“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概念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软实力”的研究和实践打下深厚的基础。“塑造国家形象”“民间外交”等活动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属于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间外交”是苏联大力提倡的软实力实践形式,在苏联应对“冷战”期间的“思想战““形象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对亚非拉地区实施了许多援助与合作项目,培养出大量亲苏的军事、政治和科技人才,他们成为苏联开展民间外交的宝贵资源。通过“民间外交”,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进步和社会福利优越的苏联形象在中东欧、亚洲和非洲得到广泛传播,强化了苏联模式的吸引力,苏联因此成功地突破西方国家的舆论包围,树立了一个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形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大幅下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内外交困的形势使俄罗斯不仅失去了大国地位,还丧失了很多软实力资源,苏联时期发挥了重要民间外交作用的“对外友协”几近瘫痪,与许多国家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也被终止。俄罗斯领导人在意识形态方面完全投向西方,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做出种种让步,把塑造国家形象的权力完全交到西方舆论手中,幻想用这种方式努力消解西方对俄固有的敌意。
2000年7月,俄罗斯第一份外交政策构想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人文交流方面的国际合作,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伙伴和同盟关系体系,改善国际合作条件,让世界认识到俄罗斯的正面形象。但此时的俄罗斯其实无心也无力在国际上开展“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活动,其战略空间和国际地位不断受到挤压和削弱,非但未能如愿成为西方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反而变为一个被西方排挤和藐视的衰落国家。布热津斯基对彼时俄罗斯的形象进行了尖刻的评价:“他们很容易自欺欺人地把自己也看作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对美国来说,俄国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

2003至2005年期间爆发的“颜色革命”迫使俄罗斯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格鲁吉亚、乌克兰的总统选战和未来走向之争,被视为俄罗斯发展模式、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模式和文化的角力。西方世界是“民主、自由、市场、文明”的象征,而俄罗斯则意味着“落后”和“专制”。最终,格鲁吉亚、乌克兰抛弃俄罗斯,倒向西方。当时甚至还有这样的预测:在西方的软实力攻势面前,俄罗斯可能自身难保,也暗含爆发“白桦革命”的危险。传统势力范围的丧失和面临的颠覆危险使俄罗斯大受震动,开始反思国家形象失败的教训,并采取了打造国际化媒体、设置国际议程、开展“精英政治”活动、外聘国外公关公司进行策划和包装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补救。

在普京的第二任期和梅德韦杰夫主政期间,俄罗斯恢复经济发展和维持国内政治稳定的措施颇有成效,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俄罗斯的复兴和崛起并未改善国际形象,普京展现出来的高调的外交风格和强硬态度反而引起西方的猜疑和恐慌。在此期间发生的俄格战争,俄乌天然气冲突以及俄白牛奶进出口风波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形象,使俄罗斯与西方及某些近邻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影响了俄罗斯的国际舆论环境,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暴跌的国际石油价格重创了俄罗斯经济,危及俄罗斯“世界能源大国”的地位,使俄罗斯惯用的“能源外交”手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上述背景下,俄罗斯当局只能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国家对外形象,缓解内外压力,以维护俄罗斯的利益。

2007年6月和2008年9月,俄罗斯分别成立了旨在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俄语世界基金会”和作为俄罗斯外宣领导机构的“独联体和境外同胞暨国际人文合作事务署(简称国际合作署)”。2009年5月,俄罗斯把国家形象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立了“国际形象委员会”,委员会直属总统,由总统办公厅和外交部负责具体工作。2010年2月,俄罗斯成立戈尔恰科夫公共外交基金会,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的对外公关和软实力建设。
普京三度出任总统后,对软实力的作用进一步看重。2012年2月,他在竞选纲领性文章《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明确提出软实力的作用,认为软实力对实现国家利益有著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7月,普京在驻外使节会议要求外交官们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尤其要注重打造“软实力”。 2013年,《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正式提出“软实力外交”的思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高层对软实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国家形象塑造到软实力建设,是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俄罗斯治国理念逐渐成熟的结果。俄罗斯把“软实力”视为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希望借此重回世界舞台中心,其软实力战略的主要目的仍强调一种“守势”,意在消除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复兴的疑虑,在国际上改善或消除对俄不利的舆论。

欢迎关注:东方文化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wh_hk)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