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第1707期总编手记:境外并购忌“土豪”心态
国际并购本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是企业推行全球化战略、完善產业结构、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并购市场十分活跃,海外资产收购快速增长,为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拉动世界经济作出了有益贡献。
然而,在充分肯定中国企业近年来国际并购活动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已经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防止其发展蔓延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纵观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活动的总体情况,以下倾向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企业在国际并购活动中并不完全遵循经济规律,不是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为了博取名气、提高排位,甚至把国际收购行为作为扬名和炒作的手段。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的外国资产,从房地产到医疗项目,从保险公司到足球队,从豪华宾馆到马戏团,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项目对企业发展并无实际意义,也无助产业结构的完善。有的中国企业大佬甚至不惜以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出价,以确保收购成功。
二是一些内地企业巨头以对外投资为名,实际上大肆进行资产转移。他们利用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大气候,把境外投资作为资产转移最便捷和安全的途径,使境外收购成为中国资本外流的重要通道。从宏观上看,这样的境外收购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无太大实质意义。相反,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却埋下了隐患。
三是以境外收购之名,行境内圈钱之实。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一些中国大公司把内地银行作为取之不尽的“钱袋子”,用中国公众的钱在境外盲目实施资产收购活动。在此背景下,融资能力成了企业大佬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检验他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此,他们在中国银行业编织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网,而过去几年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对宽松又为他们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创造了条件,使他们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境外资产扩张。
以上现象似已引起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据透露,中国监管高层不久前要求金融机构对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境外并购的部分大公司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消息传出,立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万达由此遭遇了“股债双杀”的打击,半天之内即蒸发市值60多亿。
其实,那些近年来在国际上进行大规模收购活动的中国企业巨头看似财大气粗,实际则负债纍纍,且数额惊人。有的大公司在境内银行的负债高达千亿多元,但在海外的投资总额却达百亿多美元。透过“大亨”的光环,暴露的却是“败絮其内”的实质。
解决杠杆率过高的难题是中国政府近期经济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利用银行资金大肆进行海外收购正是助推了中国杠杆率的居高不下。因此,为治理中国企业的杠杆率问题,有必要对企业的境外并购行为进行相应规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前景之宽广、潜力之巨大,依然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在相当时期内,精心开拓国内市场,助力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依然是中国企业家的首要任务。
而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无疑还会加大力度,但其规模和方式不应有悖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尤其要防止境外并购中的“土豪心态”。要知道,拿银行的钱去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这是对企业家身份的亵渎,也不是真正企业家应有的行为。
文:胡后法
文章来自:《東方財經》2017.7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