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与重庆,西部丝路双城记
7月1日,东方之珠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超级联系人”的优势,展望未来,粤港澳湾区的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无疑将是香港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国策与实践,也正在成为未来贡献于全球经济复兴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对黄河之滨的西安和长江上游的重庆而言,尤其如此。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騫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从西汉起,西安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重庆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是“一带一路”在西部的重要支点和辐射城市。
刚刚过去的6月,对这两座城市意义非凡。6月3日—7日,“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古城西安举行;6月18日,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则迎来直辖2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地处西北和西南最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和重庆梳理征程、蓄势待发。盘点其数据与实践,这两座城市也均有理由为发展成就而自豪。
西安篇
“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深化国际合作内涵
2014年起,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主题,在西安举行的第18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改版,升级为“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肩负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与实践的新使命。目前,丝博会已成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经贸盛会之一。
6月3日,“2017西安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践行丝路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发表主旨演讲。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匈牙利琼格拉德州州长贝拉等嘉宾就共建丝路经济带议题分别发言。汪洋副总理与塞尔维亚共和国副总理兼贸易旅游和电信部部长利亚伊齐共同出席了塞尔维亚国家馆开馆仪式。
今年的丝博会代表来自70多个国家地区,包括60多位各国政要和2000余名境外客商。塞尔维亚、巴基斯坦、巴西、印度、泰国、俄罗斯、韩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参展并设立26个国家馆。国内参展企业1200多家,展品万余种,会场面积近30万平方米。观众人数超过60万人次。对供给侧改革的贡献高效而务实,仅陕西省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7.18亿美元、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3612.36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114.80亿元。
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丝绸之路商务合作(西安)圆桌会、秦岭论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峰论坛等38场国际会议,27个国家及地区代表就投资及政策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形成共识。35个国际商会就开放型多边工商机制达成了《西安共识》。与会各方还在能源清洁利用、新城镇化建设、教育交流与公益合作等多个领域深入讨论。
三年来,丝博会有效拓展了“一带一路”的实践和内涵。丝绸之路发展基金、丝路农商行联盟、丝绸之路研究院相继成立,沿线各国通关协调机制与政策沟通得以不断深化。国内金融企业在陕设立了分支机构,“一带一路”国家金融企业也纷纷登陆陕西,资金融通与经济互联不断扩大。目前陕西省已有300多家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西安已有46条国际航线和4条到中亚和中欧的国际货运班列。最近,陕西省与国家统计局在西安设立“一带一路”大数据共享平臺,使各国间基础设施联通进一步加强。
陆港与高新区双引擎驱动新经济
落实“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是西安和陕西省的规划重点。同时,陕西省已确立生产总值增长8%, 单位GDP能耗下降3.2%的2017年度目标。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并降低能源消耗总量的雄心离不开机制与技术创新的支持。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灞河与渭河三角洲,面积120平方公里,建立于2008年,是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以创新实践成为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引擎。
探索物流与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创新,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内颇具代表性园区,由迈科集团投资建设,是“一带一路”60个重点支持项目之一。2020年全部建成后预计有20家银行、300家贸易进出口企业、100家融资租赁企业,和300家双创企业入驻,可望带动周边基金、保险及财务管理业务的规模发展。
发挥陆港优势,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以国际业务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2015年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一带一路”实务,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00多吨菜籽油、葵花籽油、优质麵粉和小麦,畅销国内市场。目前该集团已规划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区内经济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万项,并拥有其中90%以上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区内註册外资企业1184家,佔西安全市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的170家独立法人或分支机构。去年全年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分别佔西安市和陕西省总额的83%和77%。
从高新区的管理角度看,成就得益于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新区管理委员会认为,新区建立了符合市场规则、适合科技园区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坚持统一管理、开放运行,以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模式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通讯与技术创新企业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是区内入驻的高科企业之一,从事中兴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经多年建设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与服务业体系,西安国际港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西安古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的外向型高科技活力。
辐射周边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与西安发展同等重要的,是其对周边及陕西全境的整合辐射能力。西安市辖10区 3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人口807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62元。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是陕西省的发展计划。涇河新城就是该计划的一个具体实践。
以西安都市人口和浏览古城西安中外游客为潜在供给目标,以中国大地坐标原点、伏茶发源地和崇文塔(始建于1591年的中国第一高砖塔)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为特色,以辽阔的自然涇河湿地公园为载体,涇河新城的发展定位是建设现代田园和旅游城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建设的范例。在保护与发展涇河绿色生态、展示传统农耕文化、涇河号子、柳毅传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涇河新城正在打造新型特色旅游项目。
丝绸之路休閒度假区项目佔地1500亩,总投资30亿元,已于4月18日开工建设,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建成开放。其中包括大型丝路文化演出剧《唐朝》,由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担任总导演。度假区将以丝绸之路旅游为主题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新丝绸之路与世界商贸文化之都项目的总投资约200亿元,规划面积3000亩,将设立国际名品区、国别馆、当代艺术走廊、西北跨境电商中心,建成汇集文化、商业、现代农业生态、居住旅游观光、国际教育等多功能的智慧化国际服务业聚集区。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5月1日建成开放。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可达300亿元,并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约3万个。
此外,以“古渡文化”为主题的寿平民宿小镇项目一期已于2016年9月正式开园,由精品温泉民宿、主题文化广场、涇河湿地公园、农耕体验、汽车营区、星空帐篷营区等创意旅游模块组成。项目后期将与周边产业融合互补,可望带动当地经济多元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可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
优美的自然湿地公园、宝贵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与精凖的定位使涇河新城旅游业出手不凡。2016年,涇河新城接待游客达到35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突飞猛进,达30亿元。2017年仅清明小长假3天,涇河新城就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预计今年全年游客将超过4000万人次。
始建於明朝万历年间的崇文塔
近年来,西安与周边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技术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与生态资源相互依託的城市特色。毗邻西安的韩城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里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古蹟、秀美的山川和韩城人的匠心打造使韩城闻名遐邇,游客向往。
距离西安一小时车程的袁家村,则以陕西民俗旅游为目标,经多次国内外认真考察、借鉴,发展起特色浓郁的村中市、街中镇,广招国内外优质品牌,无偿提供经营店铺,村民入股投资发展起来一条龙、多系列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在这个村庄里,村民居住建筑名家设计的楼宇,享有都市的繁华与便利。从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泣淋、陕北的羊肉泡饃,到美国的星巴克咖啡,琳琅满目的店铺与商品应有尽有。村委会目前的招商重点是文化与创意产业,对于此项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副村长王创战心里非常清楚。他表示,这事必须由专业的和懂的人做,因此,他物色招商的重点对象是大学生创业者。
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城市,陕西全省范围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为西部最古老的土地带来勃勃生机。在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陕西尤其加强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2017年陕西还将完成秦岭、黄河、侨乡国家公园的总体设计、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并推进可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
重庆篇
尊重经济规律 城乡二元发展
同属中国西部、长江与嘉陵江畔的重庆,在过去20年里刷新了多项纪录。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常住人口3017万的重庆在直辖以前的1996年,全市GDP为 1187.47亿元,人均GDP为 4130元。2004年,重庆的GDP总量实现1996年总量的翻一番。2005年,全市GDP进一步提高到307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96年的2.35倍;全市人均GDP提高到10982元,首次突破万元。
直辖20年后的今天,重庆的综合发展无疑已取得长足进步。2016年生产总值为17558.76亿元,同比增长10.7%,是直辖前的14.7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4元,同比增长9.6%,是1996年的5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10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9元,增长9.9%。
几位香港金融企业在重庆当地的负责人认为,重庆的高速发展和合理规划使这座江边城市的夜景越来越象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看好重庆未来,他们已在此投资购房。确实,新常态下的重庆发展速度依然非常可观。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7755.16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增加值6040.53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8500.36亿元,增长11.0%。
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然而比数据增长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增长的质量、及其居民所享有的生活质量。这当然包括就业与发展机会、出行、购物的便利,也包括自然环境、空气、水的质量等重要但无法用GDP和经济增长指标来衡量的质量。
在目前发展水平下,中国同全球发达经济体一样,比保持工业和服务业增长更具前瞻意识的是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更高势能。这也正是重庆的发展路迳。2016年,重庆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03.24亿元,增长仅为4.6%,不足重庆工业与服务业增长速度的一半。然而农村地区在农林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和大规模的良性发展已使广袤的山川丘陵覆盖绿色,重现花香鸟语、鱼翔浅底的田园生态。居住在农村的重庆人口对此的感受尤其真实。这些增长都远非4.6%的同比值所能展示。
事实上,这些更为宝贵而持久的增长是在不以GDP指标为目标后获得的。第一产业有著不同于工业的发展规律,尊重规律并敢于通过改革创新,以制度和规范为其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是成功关键。
渝港经济文化往来愈加密切。6月9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唐良智会见港澳媒体参访团并表示,重庆直辖20周年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成果。
重庆市委副书记唐良智明确表示,重庆已免除第一产业过去需承担的GDP工业发展指标,也因此获得生态与农业的长足发展。
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第一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在农村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在高原和生态脆弱地区退耕还林、培育森林草场,实施生态富民、生态文化、生态服务的发展策略。几年来全市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同步发展。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完成营造林359万亩。目前,重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50.2%,比「十一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
依託优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发展的农牧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也为精凖扶贫、产业扶贫提供了有效方法。云阳县巴阳镇在长江生态屏障建设中,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栽植了以枇杷和柑橘为主的经济林。枇杷产业带长达8公里、面积1万亩,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长寿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及三峡后续植被恢复项目种植柑橘4.7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2016年,园区晚熟柑橘投产3万亩,产量4.2万吨,经农科院从西班牙引种改良的塔罗科血橙等优质晚熟柑橘远销俄罗斯、印尼、泰国等地,产业效益日益彰显,农民收入持续增收。2016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2万元。
重庆的生态优先战略并不仅限于农村。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区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范例。国家公园位于开州城区,总面积1267.8公顷,遵循自然法则的消落带生态保护工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湿地植物增加30余种,鸟类增加21种。开州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也因此成为渝东北地区著名旅游景点。
有区别的城乡二元发展使重庆的都市和农村地区都得到优化的最大发展。而整合的基础设施又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高度趋同。重庆的轨道交通就是其中重要的中枢基础设施,极大地支持了城市和农村的飞跃发展。
轨道交通铸就光荣与梦想
轨道交通是承载重庆人光荣与梦想的重要行业。重庆最早的轨道交通是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成渝铁路,这条由十几万军民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战胜无数困难在两年内建成的铁路,是中国西南部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它首次改变了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千年历史,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国家的全面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大量的人才。
截至2017年5月,重庆的市内轨道交通已建成并开通4条地铁线,总里程213公里,车站126个,日均客流208万剩次,日最高客流261.9万剩次,运营线网已覆盖主城九区,并连接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和主要商业中心。加上目前地铁在建里程203公里,重庆轨道交通骨架网络即将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拥有两条跨座式单轨交通地铁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中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已建成运营31公里,3号线为目前世界最长单轨交通线路,已建成运营67公里。单轨地铁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极低(仅为60分贝),与双轨地铁相比,在成本、能耗、佔地、工期以及观景效果上佔多方优势。与日本一样,重庆的单轨地铁也可穿过建筑物运行而与其相安无事。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者在单轨地铁的设计和建设中吸收国外经验积极自主研发,已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我国建立和颁佈了世界首部单轨交通技术系统标准。重庆跨座式单轨也成为国家建设部轨道交通的样板工程,并为培育、发展中国的单轨交通装备产业,及其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准备了过硬的技术和人才。
重庆交通也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产业与管理人才。轻轨6号线网络运营管理中心主持工作的副经理梁前就是其中一位。“70后”的梁前可谓出身“轨道世家”,他的祖父是成渝铁路的建设者、父亲曾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工作,他本人于1995年顶替父亲进入铁路工作。2011年至2014年于西南交大进修学习交通管理专业,后来到轻轨工作,现在负责数百人、几十个站的轻轨6号线的运营。
与香港地铁不同,重庆认为地铁列车驾驶员不仅是操作员而且是列车长。为确保他们技术全能熟练、有充分能力处理列车运行及停靠期间的任何可能情况,梁前负责的轻轨线路至今实行每晚8点高峰后的手动驾驶。与深圳地铁也不同,在雷暴等极端天气下,重庆地铁不关闭仍需保持全线运行,所以梁前管理的6号线所有车站都因地制宜、对安全和极端情况备有10个以上的应对预案,并每周演练,以确保遇事不乱、高效出手。对于共同精进努力、创造优秀的轨道交通事业,梁前和同事们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自信满满。业精于勤,始于热爱、对事业的专注,应是对当代优秀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带一路”西部支点
与轨道交通同步发展的重庆高铁也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最近五年,成渝、渝万高铁和渝利、兰渝铁路等干线建成通车,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项目加速推进。2016年底,重庆的铁路总里程达到2231公里,成渝、渝万高铁的建成通车引领重庆进入高铁时代。
重庆高铁的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铁路运输也促进了重庆对外开放。目前「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每周开行8个班次,全程时间缩短至13天。截止2016年底,累计开行班列770班,完成货运总量6万标箱,回程货物已达80%满载。目前渝新欧班列数佔中欧班列总数的42%和货值的80%,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并开通重庆至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的货运班列,实现了铁海联运、国际直达。
铁路国际班列运输为“重庆制造”走向世界创造了便利条件。据海关统计,2016年重庆实现货物进出口4140.39亿元,其中出口2677.96亿元,进口1462.43亿元。互联互通为重庆“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核心功能贡献良多。2016年重庆全年完成货运量10.78亿吨;客运量6.34亿人次,其中包括入境游客317万人次。
回顾直辖20年的历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内陆开放格局也已基本形成。
“十三五”时期,重庆的发展规划是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新常态下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
引领未来的重庆与西安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和“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重庆将依托国家规划,建设总长6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渝西高铁。工程将于2018年开工,建成后长江上游的重庆至黄河之滨的西安旅程可缩短至2小时,两个城市将可实现同城化。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21世纪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世纪。“一带一路”是中国对自身发展和世界经济复兴设计的蓝图与实践。世界是勇敢者创造的,关注世界与人类共同面临的根本问题,为提升社会福祉寻找持续创新、不断优化改进的方法和能力,为克服挑战百折不挠,练就的将是领导世界的素质与视野。这在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城市长安层多次体现,也在改变千年蜀道的成渝铁路重庆建设中再现。有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蓄势待发的西安与重庆将可望以支点撬动西部的发展,重塑中国东西部均衡格局,并为“一带一路”沿线世界的发展联通创立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
文 杨彦春
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