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全球经济,需要再来一个“凯恩斯”—作者石齐平

2016-06-23 13:30评论关闭Views: 67

 

石齐平


从2008年9月15日世纪金融海啸爆发迄今的“后金融海啸时代”的8年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普遍呈现了一种现象:疲滞不振。这种疲滞不振还是在各国政府几乎都用尽了所有传统经济政策之后的结果
,包括:(1)最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指一些财政状况尚称稳健、债务负担还不顶严重的国家,如中国;(2)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一些财政状况并非良好的国家而言,只能采取货币政策。但不少国家由于利率已低得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因此就干脆搞 “量化宽松”。甚至,某些国家如日本,在利率已低至零的情况下,破天荒地采取“负利率”政策。

 

遗憾的是,政策的效果十分有限,全球经济持续疲滞不振。如果仅仅是效果有限或无效也就罢了,理论上这样无止境地把所有传统政策用到尽头,势将难以避免导致一连串的副作用与后遗症,至少有三:

 

一、过多的流动性,不但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轮番震荡,而且势必埋下许多泡沫的种子。由于各市场蓄积泡沫能量的临界点不同,泡沫爆发的时机点或许有异,但相关的代价无可避免,迟早都得面对。

二、长期持续的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彻底破坏了利率在市场经济中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中的资源不仅未能获得优化配置,反而往往造成错配,流向了原本不该流向的方向。就长期而言,这也是对效率与生產力的严重挫伤。

三、长期持续的低利率、零利率与负利率政策,也同时会产生恶化财富分配的效果,这不仅伤害了社会公平,也会进一步剥削社会需求。

 

有了这样的理论分析与了解,或许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本质与症结获得更准确的掌握。

美国前财政部长、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以“长期(增长)停滞”来形容“后金融海啸时代”的全球疲滞现象。他的观察十分独到且一针见血,因为全球大范围的现象的确如此。可惜对于为何会出现这种“长期增长停滞”还未见有更进一步的剖析。现在,如果以前文的观察与分析作为基础,也许就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了。

 

首先,“长期增长停滞”的直接(或表面)原因当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而这个“有效需求不足”竟然没法让传统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刺激起来,显然必定存在着一些会导致需求弱化,却又非传统政策能奏效的一些“异常的”、“结构性”的原因。现在看来,这些原因或许有三:

一、泡沫化及去泡沫化。2008年世纪金融海啸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泡沫的破灭。“后金融海啸时代”的一系列“救命”政策又造成了许多新的泡沫,本来处理这些泡沫必须以极大的耐心承受一定程度的增长减缓来进行“去泡沫化”,但多数国家的政府显然做不到。

二、当前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贫富恶化。两、三年前,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指出这一点(《21世纪的资本论》),但似乎没进一步看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身会导致贫富恶化之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新的元兄。

三、当前大多数国家已先后进入人口老化阶段。其中因果逻辑无需解释,祗是这个原因常为经济学家忽略罢了。

 

把这三个因素摆在一起来解释“长期增长停滞”,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日本了。日本大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迄今已将近30年,所有的传统政策一用再用都没有用,原因就在于没能“对症下药”。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时所有经济学家熟悉的理论与政策都不管用,一直到1936年凯恩斯的《一般理论》出版,才明白问题的症结。现在看来,当前全球经济问题同样在传统经济政策范围中找不到答案。经济学家需要再来一次思想解放,就像上世纪的凯恩斯一样。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东方财经二维码

Tags: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