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1807期总编手记:“压舱石”并非万能
在中国,凡分析中美关系,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往往把经贸关系形容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压舱石”理论基于如下推论:中美已成为世界最大经贸伙伴,贸易规模达到空前水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美关系因而不大可能出现破裂。长期以来,“压舱石”的说法成为乐观评估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即使相对悲观一点的专家也认为,“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而经贸关系一直被视为“坏不到哪儿去”的“包票”。
诚然,经贸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世界格局和外交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经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的全部。尤其大国之间的关系,牵涉面非常广。大国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经贸关系既可成为竞争的“筹码”,也可成为竞争的“软肋”。
当年,美苏竞争呈现“你死我活”的态势,最后以苏联瓦解而告终。但这种结局并不是因为没有经贸关系这块“压舱石”而造成的,而是美苏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僵化的制度、腐败的政治、缺失的信仰,加上美国的各种遏制手段,其中包括“星球大战”计划等,最终把这个曾经称雄世界的超级大国送入了“穷途末路”。
与前苏联相比,中国显然要幸运得多。首先,中国有一个荟萃了各界精英又经受了历史考验的坚强执政党;其次,中国虽然没有实行多党制,但中国的执政党拥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即使犯下巨大历史性错误,也能适时承认错误并重新走上正确道路;三是中国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四是中国主动、及时搭上了全球化的“顺风车”,既让自己富了起来,也让全世界受惠。
中国迄今为止的发展总体上十分顺利,虽然中国官方和学界经常议论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防止“修昔底德陷阱”也是近年来中国精英阶层热议的话题,但对前景的乐观始终占据主导,危机和挑战并没有被摆到应有的位置。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风云突变,双方博弈不断升级,这让不少中国人感到意外。一些中国人依然把当前中美关系的恶化归咎于特朗普总统的“另类治国方式”,而不是美国主流社会对华态度的变化。
然而,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可能因为经贸关系的深化而得到化解。毫无疑问,经贸关系有助于改善国家关系,但必须看到,作为大国关系,一旦进入博弈升级的阶段,经贸就不再是关系的纽带,而会成为对抗的战场。中美经贸关系虽然推动了两国的广泛合作,但正因为经贸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动力来源,作为头号大国的美国自然要从经贸入手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已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已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要加以阻止。另外,美国也已感到无法与中国式的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竞争,因而要打压“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迫使中国放弃自己的制度优势。很明显,美中博弈进入了一个更具实质意义的新阶段。
应全面、准确认清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中国必须坚持全球化,但不能对某一大国形成依赖。十四亿人口的大市场是中国的最大优势,要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国内市场的自我循环。
文 胡后法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