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再定位的几个议题
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港深两地经济发展的日趋融合,香港的发展再定位问题再次引起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1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就呼吁,香港必须重新定位,社会上下必须尽快掌握中央的战略布局,配合国家的发展,制定互惠、互利的协作规划。董建华表示,香港的最大优势是来自中央的支持,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预计,在2030年至2035年间,中国更可能超越美国,晋身全球最大经济体。届时,庞大的消费市场会对金融、医疗、专业、影视、文化娱乐、品牌推广、设计等服务出现无穷的需求。董建华说:“香港置身于国家通往全球最大经济体之路的窗口,只要我们进一步装备自己,提升竞争力,不单能够为祖国提供最好的服务,亦能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特别是为年轻的下一代。”
香港需要再定位、再出发
不久前有香港媒体特别举办论坛,就香港发展的再定位问题进行研讨。由于香港发展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巨变,香港原有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合时宜,香港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改变过去那种眼睛只看自己和发达世界,而不重视内地飞速发展的机遇,甚至不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打交道的旧思维。香港要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与粤港澳大湾区一道携手争创新优势,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香港中长远发展打好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重新审视香港发展的定位问题呢?毫无疑问,既不能脱离香港发展的历史和既有优势,又必须正视外围环境变化,开拓新视野,着眼香港未来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发展路径。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先生曾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给香港描绘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未来发展蓝图,要将香港打造成为亚太地区著名的科技城、数码港、中药港、资讯中心。然而,由于香港的商业文化盛行,急功近利思维影响甚深,特别是香港社会内部政治纷争不断,内耗严重,无论政府还是商界以及社会各阶层,根本无心专注创新和发展问题,因此,导致香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步履维艰,其他发展宏伟蓝图也大多停留在纸上。
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小型城市经济体,它之所以崛起为亚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完全得益于内地把香港作为与国际联系的桥头堡和重要的贸易窗口。回归之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尽管香港先后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疫情、科网股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外围冲击,但由于得到中央政府强大的支持与内地的帮助,香港躲过了一次次劫难。因此,香港回归二十二年来,尽管历经各种坎坷,但一次次化险为夷,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近3%,大大好于同期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水准。从香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香港无论怎样定位都离不开内地这棵参天大树为自己遮风避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撑是香港思考一切再定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国家大发展的支撑,香港再定位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抓住国家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致词时表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央有关部门还将积极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为香港同胞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使大家能够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2018年11月12日,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强调,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港澳同胞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近两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制度也已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等等,可以说,国家的全面改革开放为香港澳门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发展舞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能够像香港和澳门这样背靠一个如此巨大的、欣欣向荣的市场,更没有一个地方像港澳这样能够得到中央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支持,也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香港这样扮演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角色。香港只有充分善用中央支持和国家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凖确扮演好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重大发展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粤港合作等重大发展舞台中的角色,才能够真正找准自己的定位。
第二,如何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影响力。众所周知,香港是亚太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一起并称为“纽伦港”,也就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过去,香港为内地及亚太区提供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港交所为核心的港股市场的集融资活动,以众多跨国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银行服务,以及初具规模的香港债券市场的融资服务。因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股票中心、银行中心和债券市场等方面。然而,香港的金融短板也是很明显的,譬如,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较之纽约和伦敦相差甚远,金融实力和影响力远不如后两者;香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严重滞后;香港传统金融业发展后继乏力,新兴金融未成气候,等等。因此,如何加强香港的金融弱项,补足香港金融短板,成为了香港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当务之急。
值得庆幸的是,香港金融业发展正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首先,自2013年开始,“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内地的企业、资金、产品、服务、人员正在越来越多地跨出国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全方位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下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其次,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迈出新步伐,世界上许多国际金融中心都在争取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新型科技企业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制度复杂多样;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和产品正在大踏步走出国门,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合作遍地开花,等等。中国内地全面开放的这一态势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打开了全新的发展视野。显然,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必须顺应这一全新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样才能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如今,随着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作为整个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香港,其金融优势又有了施展才干的新舞台。按照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根本目的是要依托这一地区的产业和创新优势,将之打造成为能够比肩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国际级湾区的世界级经济中心,也有人称之为世界经济首都,从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同时,通过强大的产业和市场辐射能力对世界经济产生带动作用。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发展必须先行一步,旨在形成强大的湾区金融核心,并构建起全球金融网络。只有金融网络遍及世界、通达全球,大湾区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集聚资源,并通过生产与市场要素辐射全球。
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香港、深圳、广州都具有各自的金融优势,但只有香港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传统金融业发达,国际影响力较大,因此,要建立强大的大湾区金融核心,香港将扮演龙头角色。但香港金融创新能力不足,新金融增长点欠缺;而深圳和广州都是新兴的金融中心,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发展动力十足,恰恰能够弥补香港的不足;如果香港携手深圳、广州彼此取长补短,深度融合,那麽,就能够形成“1+1+1”大于3的效果,香港金融业也将从中获得极大裨益。这正是香港重新定位所要思考的重大金融课题。
第三,如何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一直以来,香港在创新科技发展方面乏善可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长期以来,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香港社会忽视。特区政府方面,直到2015年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才正式成立,才真正开始从宏观层面规划和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社会方面,一直以来,香港社会缺乏科技文化底蕴,整个香港社会长期被急功近利的商业文化所浸淫,香港的优秀学生一般都被家长要求去学习金融和工商管理等实用性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容易、收入高,而科技专业的学生在香港就业面窄,收入也不理想,所以极少有香港本地优秀青年学子真正投身科技创新行业。与此同时,香港的企业都热衷于“揾快钱”,很少有企业愿意将资本投向那些投资大、见效慢、回收周期长的创新科技领域。
当然,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特区政府已经在积极努力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正全力统筹“官产学研”结合,专注发展香港的创新与科技,并确定了9个重点,包括更积极地推动与世界最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推动智慧生产及研究发展一些适合以香港为基地的工业;研究推行智慧城市的措施;建设香港成为连通的WiFi城市;研究及推动通过应用创新及科技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壮大香港创科人才库等。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共同签署了《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这是港深科技创新合作的重大突破,双方决定,未来深港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建设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引导和聚集国内外优质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进驻园区,推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科技创新的高端新引擎、深港合作的战略新支点,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由于深圳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科技发展的高地,香港借力深圳共同打造“深港创新圈”,可令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行走在一条高效的捷径上。香港科技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有望破局。
2018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对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来信作出批示,并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了落实习主席重要批示,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鼓励香港、澳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按这个规定,港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实现了香港科技界近年来一直企盼内地科研资金“过河”香港的愿望。对此,香港社会一致认为,习主席和中央的支持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送来“东风”、注入“强心针”。
习主席的重要批示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插上了翅膀。一方面,香港科研机构和人员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大型器材不多、实验室地方不够、工业资助投资较少等问题将因内地资源的到来迎刃而解;另一方面,香港与内地的科研合作与科创产业合作将迎来新机遇。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港澳专章提及支持香港发展创科事业,现在进一步升格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传统的金融等中心并列,反映国家对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央不仅从政策上扫除了过去曾制约两地科技合作的诸多限制,而且还直接给予香港科研机构丰厚的资金与专项资助,这对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现在,留给香港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善用中央政府和国家强有力支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将香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科技中心。
第四,如何继续做大做强香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将香港建设成为亚太最具影响力的会议展览中心与国际招商中心。香港的大学教育制度完全与国际接轨,都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全世界的学子都期盼能够到香港来学习深造。这是香港做大做强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曾几何时,以影视、音乐、演唱、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香港文化创意产业风靡亚洲,影响世界,至今余威犹在。香港文化创意产业仍然是香港影响国际社会的一个拳头产品,并且具有继续做大做强的潜力。此外,香港的会议展览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性会议、招商及展览活动数以万计,全世界的商家都把香港作为国际招商重镇,以及进行国际推介的首选目的地。这一切都显示,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市场潜力不可估量,香港作为国际招商中心的魅力有增无减。在中国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在“一带一路”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过程中,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舞台上,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结的重要纽带,无论是教育文化创新产业,还是国际会议展览与国际招商业务,都是大有文章可做。这也是值得香港在寻求新定位中好好思考的问题。
作者:颜安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