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峰会是场及时雨

2019-07-18 11:30评论关闭Views: 139

ouzhong

4月9日,第21届欧盟-中国峰会于布鲁塞尔举行。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认为这次峰会“是一个突破”,因为“中国首次同意在世贸组织这一关键性条款上,保证与欧盟一起进行改革”。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则说, “今天的峰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我们必须找到良好的平衡,以及真正的互惠互利”。

峰会之前,欧盟委员会于3月12日发布了一份名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的报告,为欧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并在3月21日至22日的欧洲理事会上进行了讨论和批准。

阅读《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不难发现欧盟正在着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针对中国在全球表现的姿态,加剧的贸易经济增长以及安全隐患,欧盟做出的回应值得关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称,“欧洲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之间的平衡,已经发生变化。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增长,反映了其成为全球领先大国的雄心。”

欧盟官员认为,中国没有全面开放市场,中国政府利用补贴,培育龙头/国有企业;在南海,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在科技和电信行业,中国大力打造自己的主导地位。因此,欧盟表示,“中国再也不能被视为发展中国家。它是全球重要的行动者和领先的技术力量。它在世界上的存在,包括在欧洲的存在,应该伴随着更大的责任,即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及更大的互惠、非歧视和其制度的开放性。中国公开表明的改革抱负,应转化为与其作用和责任相称的政策或行动”。

面对中国的发展,欧盟回应将追求三个目标,即根据明确界定的利益和原则,欧盟应深化与中国的接触,以促进全球共同利益;欧盟应有力寻求更加平衡和互惠的条件来管理经济关系;为了长期保持其繁荣、价值观和社会模式,欧盟本身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现实,加强自身的国内政策和产业基础。

《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的发布,意味着欧盟把中国放在了主要战略对手的位置上对待,并认为在经济上,中国是5G网络发展等关键科技领域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更是一个全方位的对手。《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先前一直被欧盟视作维护全球规则和体系的一个潜在合作伙伴,而这份报告,为欧盟多年来首次就对华关系进行高度反思拉开了序幕。笔者观察到,这两年欧洲智库论坛有很多相关主题,此份报告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欧盟近年来不断纠结的产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中国峰会的召开,堪比一场及时雨,对双方都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由李克强总理代表率团出席。欧盟方面,除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双双代表欧盟出席,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委员会副主席莫盖里尼和欧盟委员会就业、增长、投资和竞争力副主席卡泰宁也出席了峰会。

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国企补贴、市场准入及反对强迫性技术转让等方面向欧盟做出了让步。而欧盟一方面称赞峰会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还在对北京持观望态度。双方达成的共同声明称,下次峰会将对中国本次峰会承诺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共同声明长达七页,双方保证在国际规则基础上发展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欧盟认为中国对国企的补贴,造成了市场恶性竞争。共同声明中双方保证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强化有关工业补贴领域的国际规则”。在市场准入方面,北京做出明确保证:中方与欧盟互相提供便利,不得歧视任何一方。欧盟一直认为欧中双方市场开放不对等,中国可以自由进入欧盟市场,而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却遭遇重重阻力。共同声明在反对强迫性技术转让方面写道:“必须避免强迫转移技术。”强迫转移技术,是欧美赴华企业的一大心病。

在美国单边主义和中国“一带一路”冲向欧盟市场的局面下,欧盟一直寻求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外交及贸易关系。共同声明的出台,使欧中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得以共同面对特朗普政府胡搅蛮缠的商业威胁。这是令人快慰的幸事,也是合乎双方利益的必然。毕竟,中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国、第二大出口国。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常晖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