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风流,明代“西湖八社”
明代,是一个文人结社之风兴盛的朝代,出现于明代嘉靖时期的“西湖八社”,是一个活跃于杭州地区的诗社,并有收录其社诗的《西湖八社诗帖》流传于世。所谓“八社”分别为紫阳诗社、湖心诗社、玉岑诗社、飞来诗社、月岩诗社、南屏诗社、紫云诗社、洞霄诗社。“西湖八社”向世人展现了当时在繁华西湖上的文人们的结社活动。他们徜徉于杭州的山水美景之中,审视著前人遗留的古迹,借由诗歌发出人生的慨叹。
“社”的含义起初与宗教信仰有关。《国语•鲁语上》即云: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这里的“社”即“土地之神”。“社”常常指代祭祀的场所、活动等,也引申为节日、古代基层行政单位等含义。另外,社也指自发组织的的民间团体,如周密《武林旧事•社会》中提到的绯绿社、齐云社、遏云社。顾炎武所言: “后人聚徒结会亦谓之社。”可以发现“社”的含义往往与集体活动相关。而较早的文人结社迹象见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中出现了结社相关的字句,司空曙《岁暮怀崔峒、耿湋》云:“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司空曙、崔峒、耿湋即“十才子”中人。中唐时期还出现了诗酒唱和、谈禅娱老的“香山九老会”,由当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之后文人结社日益多见,到了宋元时期,诗社大量出现,明代达到了巅峰,“西湖八社”就是出现于明代结社浪潮之中。
历史环境
“西湖八社”,结社始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活跃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杭州地区。这一诗社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整个明代大环境的政治经济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杭州地区的繁荣经济、地域文化和优美风景。另外,“西湖八社”也是明代结社之风兴盛的产物。
明代近三百年的统治,为诗社的形成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基础。明代科举之风兴盛,“明代登科人数为24831人,为唐代的三倍(8245人)。”其中嘉靖时期4935人,万历时期5077人,这两朝为明代之最。科举的繁荣不仅为诗社提供了大量的参与人员,还推动了明代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而同时,明代统治者的高压政策、残酷的特务统治和激烈的党争之风从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文人的结社。一部分文人借结社来参与政治,以笔为剑,形成了政治性质的社团,如明末陈子龙等人的“几社”;一部分文人离开政治斗争转而追求寄情山水、诗酒风流来排遣愤懑。如明代西湖诗社“怡老会”的重要成员张瀚,在万历五年,因张居正夺情之事不得不结束仕途,之后与同乡缙绅结怡老会,会中社约第五条“若官府政治、市井鄙琐,自不溷及”,表现出诗社与政治斗争的分界。
经济的繁荣为诗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地域上看,明代文人结社基本以东南及沿海地区为中心,这一地区也是明代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尤其是明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杭州城市经济的繁荣、节日文化,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山水风景、名胜古迹,都为诗社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结社之风的盛行也为“西湖八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结社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据有关统计,至少有680家以上。杭州地区文人结社的传统早已存在,元代及明初时期结社之风就已盛行于杭州,《西湖游览志余》卷21:“元时,豪杰不乐进取者,率托情于诗酒,其时杭州有清吟社、白云社、孤山社、武林社、武林九友会。儒雅云集,分曹比偶,相睹切磋,何其盛也。国初犹有余风,故士人以诗学相尚。宣德、正统间,海内熙皞。而杭州尤繁盛。士庶燕会,雅而弗淫。”《光绪杭州府志•杂记二》中也记载了明代杭州地区的结社之风:“硕德重望,乡邦典型,酒社诗坛,太平盛事。杭州大夫之里居者,十数为群,选胜为乐,咏景斌志,优游自如。在正统时有耆德会,有会文社;天顺时有恩荣会,有朋寿会;弘治有归田乐会.人物皆一时之选,乡里至今为美谈。”根据何宗美《明代杭州西湖的诗社》中对明代西湖诗社统计,嘉靖时期除“西湖八社”以外,见于记载的还有西湖书社、西湖社、大雅堂社、湖南吟社、孤山吟社这些诗社。
结社渊源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西湖八社诗帖”:“明嘉靖壬戌,闽人祝时泰游于杭州,与其友结诗社西湖上,凡会吟者八,曰紫阳社,曰湖心社,曰玉岑社,曰飞来社,曰月岩社,曰南屏社,曰紫云社,曰洞霄社。时泰与光州知州高应冕、承天府知府钱塘方九叙、江西副使钱塘童汉臣、诸生徽州王寅、仁和刘子伯、布衣仁和沈仕等分主之,以所作唱和诗集为此编,分春社、秋社二目。明之季年,讲学者聚徒,朋党分而门户立。吟诗者结社,声气盛而文章衰。当其中叶,兆已先见矣。”
在《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西湖八社”被视作明末朋党结社的先兆,那么“西湖八社”缘何结社,是否具有政治性呢?方九叙所作《西湖八社诗帖序》中述说了“西湖八社”的结社渊源。
一、秉承士人结社传统。“夫士必有聚,穷则聚于学,达则聚于朝,及其退也,又聚于社。”文人结社自古有之,序中提到前人白居易“香山社”与宋文彦博“真率会”的结社美事,令人追慕。此外,参考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对元代西湖结社盛况的记载,以及明初至嘉靖时期杭州出现多个诗社的情况,可知结社在杭州并不少见。
二、喜爱杭州的繁华气象与秀美山水。“杭固东南一大都会,而山水郁盘,昔人拟之清都洞天云。且杭之人,未始之有担簦探历之劳,而恒自适于俯仰眺听之下。然则生于斯土者,其乐亦何如矣。”杭州作为“东南都会”,不仅经济繁荣,而且西湖山水美景、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加之安适的社会氛围,这些条件都为诗社的成立发展提供了土壤。
三、追怀故社。“顷岁丙午,予尝与田豫阳氏八人结社湖曲,赋诗纪游。”方九叙曾与田汝成等人结社西湖,后因倭寇入侵,遗憾散失,平倭乱后,杭州恢复稳定繁华。“嗣是海隅称兵,词翰路塞,眷怀故社……玆赖圣君神武,重臣敉宁之功,遐氓闿怿,复睹旧章。予小子辈偃息林泉,追逐云月,曷尝顷之忘德哉!”诗社的成立一方面是对先前结社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战事已平,杭州重获安宁,为诗社建立提供了安稳的社会坏境。
“西湖八社”的成立大致缘于以上三个原因,其结社目的在于“无事”之文人能够“托其幽闲之迹”“忘乎阒寂之怀”,追求的是“偃息林泉,追逐云月”的人生取向。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湖八社”至少未与朋党有着直接的联系,更未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而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诗社。
“西湖八社”
一、“合道艺之士”——成员
西湖八社的主要成员有七人:“户曹员外祝时泰,字汝亨,号九山,闽人;光州太守高应冕,字文中,号颍湖,仁和人;庠士王寅,字仲房,号十岳,新安人;庠士刘子伯,字安元,号望阳,仁和人 ;承天太守方九叙,字禹绩,号十洲 ,钱塘人;江西宪副童汉臣,字仲良,号南衡,钱塘人;隐君沈仕,字懋学,号青门,仁和人。”
除了童汉臣同时主飞来社与紫云社,其他众人各主一社。从社员身份构成上看,有官员,如祝时泰、高应冕、方九叙、童汉臣;有庠士,即诸生,刘子伯、王寅;有隐士,沈仕。西湖八社七人身份不一,因志趣相投而结社,“若予六人仕隐固殊,风雅道合,所以类聚声应”,从社员地域分布上看,除祝时泰与王寅二人来自福建和安徽,其余五人均是杭州本地人,西湖八社中杭州人士占多数。
二、“择山水之胜”——社地
“西湖八社”的活动地点并不固定,而是经常变化。每个诗社各负责一块区域,一块区域中又有数处景点,包括山水、前人古迹、寺庙等。“西湖八社”依托杭州丰富的游赏资源,发展出独特的社地制度。这一诗社的社地几乎囊括了杭州大部分的著名景点,足有八十余处:
紫阳诗社:云居山、三茅山、青衣洞、七宝山、太虚楼、白鹿泉、元妙海会、五岳楼、星宿阁诸胜属焉。九山主之。
湖心诗社:岳祠、林墓、葛岭、苏堤、戒坛、玛瑙坡、六一泉、参寥泉、大佛寺、庆忌池、柳洲亭诸胜属焉。望阳主之。
玉岑诗社:高丽法相、烟霞洞、石屋洞、水乐洞、龙井、棋盘山、九溪十八涧诸胜属焉。十洲主之。
飞来诗社:灵隐寺、三天竺、九里松、北高峰、集庆寺、普福寺、石人岭、韬光涧、西溪、冷泉亭、呼猿洞诸胜属焉。南衡主之
月岩诗社:胜果、梵天、凤凰山、万松书院、五云山、六和塔、浙江潮、月岩亭、天真寺、龟田、三一泉、海鲜寺、秦望山诸胜属焉。颍湖主之。
南房诗社:净慈寺、南高峰、法因寺、虎跑寺、珍珠泉、甘露泉、藕花居、雷峰塔、金波园、内六桥、外六桥、肃湣墓、钱王祠诸胜属焉。青门主之 。
紫云诗社:灵峰寺、玉泉寺、宝所塔、无门洞、佛会寺、雷院、初阳台、玉清宫诸胜属焉。南衡主之。
洞霄诗社:天目、径山、洞霄宫、翠蛟亭、野翁亭、东坡泉、瀑布泉、苕溪、葛溪、大涤、天柱、九仙、岞崿石柱诸胜属焉。十岳主之
上述所列景点又可大致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自然景点如凤凰山、云居山、浙江潮、九里松、九溪十八涧等,人文景点如岳祠、六和塔、钱王祠、苏堤、藕花居等。而许多景点也常常将二者融汇于一体,如林墓(即林和靖之墓)与孤山风景相辅相成。从“西湖八社”的众多社地中可以发现寺庙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杭州素有“佛国”之称,佛寺甚多,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寺庙经常承担著接待游人食宿的角色。因此,诗社的活动场所设在寺庙,不仅环境清幽,而且便利。
三、社约
社约,是一个诗社保持长期运作的基础,是诗社成员参加活动的行为参照。“今天能够见到的比较规范的文人结社社约,最早的是北宋文彦博耆英会的《会约》,此约共有七条内容……”明代西湖诗社中订有完整社约并保存下来的较少见,“西湖八社”的社约保存于《西湖八社诗帖》中,让今人得以看到当年西湖畔的文人们如何诗酒游宴、清谈雅聚。
1.往南山俱涌金城外候齐,北山昭庆寺候齐,或买舟,或肩典,各随便,只一仆相随,迟到者有罚;
2.每会轮一人主之,肉食者豆三,蔬食者豆三,果饵随设无定品,酒数行,能饮者听之;
3.会间清谈,除山水道艺外,如有语及尘俗事者,浮一大白;
4.凡诗命题止即景,不取远拈,各集众思,要在古雅为贵。
“西湖八社”的社约对集合地点、主会方式、招待方式、交流内容、作诗要求都作出了相对规范的要求。第一条,规定了诗社集合的地点:南山,涌金城外;北山,昭庆寺。八社所辖区域可分为南北两大类,紫阳诗社、南屏诗社、玉岑诗社、月岩诗社属南,洞霄诗社、紫云诗社、飞来诗社、湖心诗社属北。第二条,对主会方式和招待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八社一个特点就是轮流主会,这种主会方式显得更为公正合理,社员之间更为平等,且分担了主会者的压力。《社约》中对饮食的规定十分详细,不仅对种类作要求,如肉食、蔬食、果饵、酒,也规定了数量,防止过分奢靡。第三条,社集所谈内容围绕“山水道艺”,无关“尘俗事”,违者有罚,这条规定明确了诗社与政治的划分。明代时期另一西湖诗社怡老会也有类似的社约:“若官府政治、市井鄙琐,自不溷及。”第四条,西湖八社对作诗的要求有着大致规定:“凡诗命题止即景,不取远拈,各集众思,要在古雅为贵。”对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性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其中以“古雅”为贵,表现出嘉靖时期复古文学潮流的影响。
社诗——《西湖八社诗帖》
社诗,是诗社进行文学活动、交流切磋所得的文学成果。从社诗中,可以看到一个诗社的活动痕迹和文学面貌。《西湖八社诗帖》收录社诗共一千三百九十一首,按社集时间分为两大类:春社诗和秋社诗。
春社诗十组:《雨后过湖西观桃》《西泠桥夕泛》《上巳集烟霞洞》《龙井试茶》《访林处士故宅》《白云堂诗话》《湖心亭》《玉泉观鱼》《凤白怀古》《灵隐寺夜宿涧西房》。
秋社诗十二组:《王仲房自新安来赴秋社》《芙蓉初开宴童氏池上》《秋夕》《山楼对雨》《紫阳洞天秋霁》《瑞石山楼望江》《山中月夜闻雁》《过缙上人兰若》《圣水寺长廊二首》《九日登定南城楼》《观白鹿泉》《答孔文谷见寄之作》。附孔天胤《寄怀玉岑诗社》。
集中所载社集大都由六人参与,其中,沈仕入社次数较少,仅参与了《山楼对雨》这次社集,留诗一首。但同时也要考虑西湖八社每次社集并不一定留下诗作,且留下诗作也可能并未记载在集中,集中所载二十二组诗只能看作是有记载的二十二次社集所留之作。
《西湖八社诗帖》所收诗歌的内容大都围绕诗社成员的游赏活动展开,风格平和,反映出明代文人流连杭州风光的闲雅心态,与社约中不涉政治的内容相呼应。以“龙井试茶”这次社集为例,“龙井”位于玉岑诗社所属地域,这次社集由方九叙主办,共有六人参与,得五律六首。
共怜山下出,遥试火前新。汲井疑龙在,移铛避鹤频。紫茸分佛供,法饮涤凡因。回首风尘际,应悲醉梦人。(祝时泰)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高应冕)
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借此可论禅。(王寅)
春事初攀撷,山边路半经。茶名胜阳羡,水品合中泠。香气临花湿,飞烟透竹青。飘飘尘思涤,新月坐禅扃。(刘子伯)
南山新雨后,闲步入幽林。绿茗搴初秀,寒泉汲静深。悠然憩孤石,畅矣涤烦襟。何事文园令,经年渴病侵。(方九叙)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童汉臣)
此次社集的内容是在龙井品茗,龙井是杭州有名的产茶之地,方九叙一行人在春雨过后来到龙井,品尝新茶,作诗唱和。从诗中可以看到,众人不仅从环境、茶色、茶香、茶味几方面来描写,字里行间也表现出个人的审美取向和人生感悟,如“况于山寺里,借此可论禅。”“飘飘尘思涤,新月坐禅扃。”“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总体上表现出“西湖八社”众诗人们对远离尘世纷扰,于山林间涤荡胸襟的愉悦之情。
“西湖八社”作为明代诗社的一个缩影,向人们展现了当时文人们如何游赏、作诗、社集的景象,而“西湖八社”众人在西湖及其周边的文学活动也为杭州西湖再次增添了一抹诗意。人们或许难以再次感受当年那些得意或失意文人们在山水风景中的体悟与感慨,但幸有历史与文字留下了他们的痕迹,留待后人探寻。
文:熊璐璐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