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总是看不懂中国?

2024-09-06 16:12评论关闭Views: 12

 157260598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美国政治学家艾利森,目睹中国在巴黎奥运上的表现,认为这充分折射了中国在几乎所有方面的崛起。艾利森作为一位专家尤其是对中国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应该是看到了一般人尤其是西方人未见到的中国现象,但允许我直言,他也许看到了当前中国已“全面”崛起的事实,但未必能深入解读“为何”,也就是未必能为西方人迄今仍看不懂中国现象解惑。

“中国现象”绝对是全人类21世纪发展最大的历史异象,具体表现在全球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及科技从落后到追上到领先,从被打压到突围到开始反制之上,也同时体现在已是一个太空大国及军事大国之上,当然,一如艾利森所言,也已全面折射在体育竞技的出色表现之上。面对这一切快速的变化,西方尤其是美国是,从一开始的意外、错愕,到不信、不满,再到焦虑、仇恨乃至愤怒,甚至,有一天会畏惧……西方人为什么总是看不懂中国?
这里,可以做一些全方位且深度的观察与解读:

首先,是被历史的“非常态”误导了。主导及称霸了世界已多个世纪的西方人,目1840年之后的中国贫弱,以为这即是中国的常态,殊不知这1840年之后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低潮,其实是中华民族3000年历史始终位居世界前沿发展主旋律的一段罕见的“非常态”。当代中国的崛起,正是从“非常态”走出,重新向一贯优秀发展的历史主旋律回归的开始。如果不懂历史,自然就看不懂当代的中国现象了。

其次,为什么中华民族始终表现卓越,为何始终卓越却陷入近代的历史发展低潮,为何又能从低潮中走出并重新崛起并迈向复兴?所有这一切都跟当代中国重新激活了由于某些原因被闭锁的三个密码有关,(一)市场经济;(二)与市场经济能高度配套的民族基因(勤奋、刻苦耐劳、聪明、追求财富的强大积极性);(三)有容乃大,吸纳优质外来文化的“天下主义”,光这三点,就能让中华民族虽绵延数千年,却“其命维新”,生命力不衰。这其中,只有市场经济这一条是西方也有的,且熟悉的,但——

第三,中国的市场经济又与西方人熟悉的有所不同。市场经济最大的优点是全社会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优化配置必须有两套机制并行,相辅相成。其一,靠民营企业,这部分西方有,且熟悉;其二,要靠国企,国企的角色主要为提供优质具有“外部经济”性质的公共产品,如基础建设、策略产业、社会扶贫等,此均非民企角色所能取代。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叫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西方尤其美国对社会主义持有偏见,所以看不懂,也学不了。

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也存在,但作为一种国家发展哲学与理念,却与中国共产党有关。接下来的一个密码,又跟中国共产党有关,却是一种连在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中都不存在的新生事物,那就是——

第四,组织力。孙中山曾说,“国者人之积也”,这句话,点出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有相当优良的民族基因,已非一般国家或民族所能企及,但此一优势主要体现在每一个“个人”之上,个人出色不保证集体出色,特别是中华民族从来就具有的连孙中山都束手无策的“一盘散沙”问题,但这个民族劣根性却被中国共产党彻底根治了,也因此,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拥有了比历史中国更多的、且更关键的优点。

第五,又是中国所独有,而且是现代中国比以往更能发挥出优势的一个密码:“超大市场规模经济”。

经济理论中,从来就有“规模经济”的概念,意谓着随着生产规模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会随产量增加而递减,这是供给面的逻辑。但如今因为中国快速崛起,作为中国特色的“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为“规模经济”提供一种新的内涵,也就是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巨大的需求诱因。

从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动车到最新的中国“千帆星座”星链的发射,都可以看到“超大规模市场”的特殊效应。

中共20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点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一众西方式现代化不同的五个特色,第一条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其中,就隐藏着中国从崛起到复兴的最新关键密码。

西方人为什么看不懂中国,看来,确实不容易看得懂。
作者:石齐平 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