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第1604期:中国正用行动落实大国担当
随着中国“两会”的落幕,各国记者的“新闻大战”暂告结束,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似乎也进入了“常态”,一些看似普通而实质蕴涵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往往受到忽视。於3月23日在中国三亚召开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就是这样一场看似普通但却很有看点的多边外交活动。
召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领导人会议,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11月出席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倡议,获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澜湄沿岸国家的积极回应。本次会议系首次会议,由中国主持召开。从中国提出倡议到正式召开首次会议,经歷了短短一年多时间,期间通过了合作概念文件,确定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合作支柱,提出了“互联互通、產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合作方向。
澜湄合作从倡议到正式啟动,其进展之顺利,筹画之高效,行动之协调,气氛之和谐,在国际多边合作中实属少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倡议符合澜湄伙伴国家的利益,顺应区域合作的世界潮流,也说明中国在周边地区依然具有相当的凝聚力。
在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中,周边国家一直被置於首要地位。中国之所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国近年来所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纵观周边,中国面临的态势日趋严峻、挑战日趋突出、危机日趋增多。美、日等西方大国為遏制中国掘起,极力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离间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想方设法将中国的周边打造成挑战中国的“前沿阵地”。
能否阻止美、日等西方大国的“离间计”,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明确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為对外战略口号。提出这一理念,是新一届中共领导基於对当今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把握。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看来,中国领导层已真正认识到,中国不可能像歷史上其他大国那样通过攫夺别国利益来实现掘起,而只有通过与世界“共赢、共用”、共同发展,才能将中国梦变成现实。
“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能否成為反击美国遏制中国的“利器”,尚待歷史证实,但中国近年来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多外交行动还是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如“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都不是出於中国单方面获取利益的考虑,因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正面回应。在应对气候问题、人道援助、国际危机等方面,中国都在积极展现其大国担当。
在本次澜湄领导人会议前夕,越南等湄公河国家向中国发出请求,希望中国向湄公河下游开闸放水,以缓解百年旱情。中国政府很快作出积极回应,宣佈将克服自身困难,尽最大努力向下游国家实施应急补水。3月15日,中国通过境内的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為解决下游国家的燃眉之急伸出了援手。对澜湄国家的请求,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大国担当和气度,得到了沿岸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水资源是引发国际争端的重要诱因,过去50多年中,因争夺水资源已爆发20多起局部衝突,而中国在澜湄水资源问题上表现出的大度,正是其“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和大国担的极好注解,而这样的对外政策应是中国掘起的正确路径。
本期总编:胡后法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