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无核化与重构中朝关系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及制裁压力,实施核试,其意图有二:根据对未来安全形势的评估,基于对美国 “可能入侵朝鲜”的担忧,试图尽快拥有低限度的可以发挥被动威慑作用的核武器;更深一层的考虑是规避半岛无核化方向,以跨进核门槛来抬高朝鲜应对未来一切可能威胁的台阶,以期加强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
无论用意何在,朝鲜在事实上已打破半岛目前的无核化状态,危及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更使中朝战略关系的可控性与可预性趋弱,使中朝关系的变数大大增加,从而削弱了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传统影响力。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问题绝非单纯的朝韩两国间的对立或统一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焦点地位,决定了其问题独特的多方制衡的国际性质。它既是冷战的产物,也是后冷战时代继续发挥冷战机制作用的冷战遗产。它是一个双边多方的国际关系纽结,即朝韩及朝韩背后的中俄美日。这种格局绝不是冷战时界垒分明的两个对峙阵营,在朝韩各自背后的大国又有其各自的战略利益,并本着各自的利益分别站在朝韩一边。而且,双边之间的关系互有渗透和交叉,利益关系渐呈错综复杂之态。
在朝核问题的“六方”格局中,美国对韩国具有独享的决定性影响力,且在对朝关系中居主动地位。而对朝鲜的影响力则由中俄分享。在一定意义上,由于朝鲜自主性倾向日益强化,中俄单方都缺乏对朝鲜的决定性影响力。中国应警醒的是,不要坐失我们的地缘优势,不要抛弃历史一度系结在中朝之间的亲和无间的纽带。要积极务实地重塑对朝鲜乃至整个半岛事务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朝鲜半岛是世界的热点、是亚洲的热点、是东北亚的热点,更严峻的是,它是中国前庭的热点,是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利益所在,它寄托和展示着中国对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实际影响力及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实际地位。
因而它将在更深远意义上反映中国对自身生存的战略空间的展拓与守护能力。中朝关系是中国对朝鲜半岛事务发挥影响力的根据,这个“根据”有被相对削弱的危险,中朝关系虽然“复元”但“古风不在”,开始奉行实用主义外交哲学的朝鲜赋予中朝关系日益难测的不确定性,它为中国未来的对朝外交增加了难度。
面对朝鲜核问题引发的复杂局面,中国要适时调整对朝战略,稳固和呵护中朝战略关系的精髓。
中朝关系纵使因时代的变迁而淡化了“传统友谊”,但基于地缘的利害关系绝不可淡化而应始终强固。世易时移,但事关国家安全根本利益的基本对外政策要经受得住国际时局骤变的冲击,要保持一贯,保持稳定。我们并非一味追求排斥他国而独享对朝鲜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与国力相称、于地缘必要的有利于中国国家安全及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对朝影响力。
在朝鲜核试引发半岛形势紧张之际,中国应及时介入和干预朝核问题的解决,借此恢复对朝鲜独特的影响力,通过促动核危机的政治解决,重树中国对半岛局势具有同美国对等的决定性影响力的大国形象,这是中国国际影响力实际提升的契机。可以试想,如果中国在周边牵系自身安全利益的局部敏感地域的影响力下降,无疑也会损害目前中国在整个国际社会正在上升的整体影响力。
朝鲜半岛一旦因为核问题失控,会给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上的冲击。朝鲜半岛局势关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牵系着亚洲与世界和平的大局,更与中国的国家安全利害攸关,理应是中国外交持续关注的重点,不可轻慢!在战略上,周边安全事无小事,国无小国,尤其是朝鲜半岛。虽然冷战的意识形态氛围已经消解,但在现实和未来,那里恰恰是若干有全球影响力大国博弈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搭在我们的身边。
保守地讲,关乎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开放地讲,则关乎中国的战略空间是否被剥蚀和挤压。
因此,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我们必须积极促进朝美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应加强与美国之间的交流,在对朝关系上,应解除朝鲜对来自美国的安全忧虑,使半岛局势在有关大国良性互动的机制下可控性的发展。中朝关系在此基础上也面临新的调整。
作者系旅日学者,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高科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