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经济增长下行,手段仍然不少

2016-05-14 16:23评论关闭Views: 16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流言仍然不少,美国两家评级公司也下调了中国主权债务的等级。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展望。这种反差大概反映出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困惑。

的确,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如,1、在许多产业,还能看到严重的产能过剩,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仅在65%~70%之间,企业亏损严重。2. 企业亏损造成金融体系坏账严重,许多银行的坏账率在6~7%之间,个别地区商业银行的坏账率更高。3. 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也出现问题,不可能再加杠杆。4. 地区发展失衡,有些资源生产大省因资源价格暴跌,经济出现严重下滑。

然而,也有一些省份经济的增长开始出现好转。特别在沿海省份,它们的经济增长在经历了传统的产业出口萎缩后,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年增长率恢复到了7%以上。这说明经济转型开始产生作用。近些年来,沿海省份在某些高端制造业领域,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制造业等,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这些产业目前规模仍小,还无法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的是,中国政府仍有控制经济增长下行的多种手段,特别是还有很大的财政政策回旋余地。而发达经济体因为债务负担巨大,目前在财政政策上已经捉襟见肘,只能一味使用货币政策,甚至不惜使用名义负利率。但这种做法已经让市场产生了怀疑情绪,各大央行的负利率引起的是市场的恐慌,甚至得到的是与央行期待的相反的反应。

于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仍然可控,中央政府可以增发一些国债。国库券既是民众喜欢、又是金融机构喜欢的投资产品。我们还可让外国的中央银行等机构持有更多的中国国库券,这不仅能使它们分担汇率,还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财政开支手段,增加公共投资以刺激重要经济领域的发展,以带动整体增长。我们也需要更加积极地调整中国的人口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及配套服务,包括户籍制度改革,既考虑短期也考虑中长期发展。

考虑到最近几年,“一带一路”项目带动了对外投资与贸易的增长,未来中国可以加快“一带一路”投资与产能合作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和扩大对新市场的出口。

未来国际资本市场仍很难稳定下来,因为发达经济体各大央行都仍在实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与其让中国的外汇储备被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耗损,不如加快对外投资。

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尽量鼓励外方使用人民币结算,或鼓励接受投资国把人民币按汇率换成其他国际货币使用。只有当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都习惯于使用人民币时,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才会比较牢固。与此同时,中国还可以在国内促进以人民币定价的石油等商品期货交易的市场发展,逐步开放这些领域,让外国央行和机构投资者逐步进入,以增强人民币的定价权。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产业在升级,对外投资方兴未艾。等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后,外界会吃惊地发现,中国经济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一凡
注:本刊独家稿件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本刊专有,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深度财经报道,精准预测,独家解析,尽在《东方财经》,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评论已关闭